
免费领取{欧陆平台}APP安装包!坚果富含优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等多种营养素,有助于调节血脂,对健康有益。但是坚果属于高能量食物,应适量食用,推荐平均每天10克左右,并优先选择原味坚果,以避免摄入过多的盐、糖等添加成分。
“医生,我最近吃东西都很注意,但血糖还是控制不好,怎么回事啊?”门诊室里,王阿姨满脸愁容地坐在椅子上,手里攥着刚刚拿到的化验单。
“自从查出糖尿病,我把米饭几乎全戒了,平时就吃点青菜,偶尔啃个玉米棒,还是饿得慌。前几天吃了几口馒头,血糖迅速升到12mmol/L,吓得我更不敢吃了。”她皱着眉说。
医生轻轻叹了口气:“王阿姨,您的血糖高不是‘吃出来’的,而是没吃对、饮食不规律导致的。糖尿病不是‘不能吃’,而是要‘吃得对’。如果长时间挨饿,血糖更难控制,还容易出现低血糖,甚至影响药效。”
在门诊中,像王阿姨这样的糖尿病患者并不少见。由于对疾病认识不足,很多人一看到血糖升高就采取“极端控糖法”,一味节食甚至不吃主食,导致营养失衡、血糖波动、低血糖发作、药效紊乱等一系列问题。
饮食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石之一。科学、合理、规律的饮食,不仅能稳定血糖,还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风险。那么,糖尿病人到底应该怎么吃,才能吃出健康,稳住血糖。
有些患者一查出血糖高,就干脆“什么都不敢吃”,或者只吃一点青菜和水煮蛋。短期内看似血糖下降了,实际上这种做法隐藏着巨大风险。
首先,容易诱发低血糖,特别是已经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的患者,不吃饭且持续用药,会导致低血糖反应,严重时甚至出现昏迷。
因此,糖尿病患者不是“不能吃”,而是“要吃得科学”。每一口饭都要吃得有计划、有节奏、有营养。
糖尿病饮食并不是“戒糖饮食”,而是“控制血糖饮食”。关键在于选择低升糖指数(GI)、高纤维、营养均衡的食物。
控制原则:每餐主食碳水化合物控制在25~30克(约等于一小碗米饭),可以通过换算等量的杂粮来替代一部分精制白米面。
控制原则:每天摄入50~75克蛋白质,分配到三餐中,避免高油脂加工肉类如香肠、火腿。
控制原则:每餐吃一小盘(100~200克),烹调方式以蒸、煮、拌、少油清炒为主。
控制原则:每日1~2份(每份约100克),最好在两餐之间或运动后吃,避免空腹吃。
1.定时定量进餐:三餐要规律,按时吃饭,尽量不挑餐、拖餐,晚餐不宜过晚(建议不晚于19点)。
2.少量多餐:尤其是胰岛素使用者、老人、孕妇或伴有胃肠不适者,可以采用三餐+2次加餐(上午9-10点、下午3-4点)。
3.控制总热量:每日总热量因人而异,一般以 25~30千卡×体重(公斤)为参考。可向医生或营养师咨询。
控制油盐糖:每日烹调油25克,盐5克(WHO建议量),避免含糖饮料。
不暴饮暴食:控制食欲,情绪稳定也能避免血糖剧烈波动(压力激素会升高血糖)。
药物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方式,但需要以稳定的饮食为基础。若饮食不规律,会干扰降糖药或胰岛素的效应。因此:
总之,糖尿病饮食不是“节食”,而是“智慧地吃”。糖尿病管理是“持久战”,靠药物,更靠生活方式干预。饮食并不是限制,而是自我呵护的一种方式。糖尿病患者完全可以“吃得健康、吃得营养、吃得享受”,关键是要学会搭配,掌握量的平衡,做到规律饮食。让我们一起走出“不能吃”的误区,倡导“吃得科学”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