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极{风暴平台}指南,碳酸饮料、气泡饮料、果味饮料和运动饮料等含糖饮料深受广大年轻人的喜爱,但含糖饮料带来的慢性病负担也在不断增加,有充足的证据证明
经常饮用含糖饮料会增加患肥胖相关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慢性病的风险
为此,目前市场上又推出了“零卡饮料”、“低卡饮料”等代糖饮料,宣称这些饮料中“不含糖、更健康”,这些饮料中甜味的来源主要是阿斯巴甜等人工甜味剂(代糖)。同样作为替代饮料的还有天然果蔬汁,其中甜味来源是蔬果本身,不添加额外的蔗糖、果糖或者人工甜味剂。但是这两类甜味饮料真的如宣传所说的“健康”吗?
既往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甜味饮料与单一慢性病的关联,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慢病共病(个体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慢性病)的负担越来越严重。
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发表研究成果,研究显示,
含糖饮料和代糖饮料摄入量增加与新发慢性病和慢病共病进展的风险增加相关,而适度摄入天然果蔬汁则会降低慢病共病的风险。相比含糖和代糖饮料,天然果蔬汁对健康更为有益,但也需控制总量,过量仍然有潜在健康危害
徐小林和袁长征研究员为该研究的共同资深作者,徐小林研究员团队博士生张悦为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共同合作者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美国埃默里大学和昆山杜克大学等。药明康德内容团队邀请通讯作者徐小林解读。
截图来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1.除了含糖饮料,这项研究还特别关注了代糖饮料和天然果蔬汁的影响,背后有怎样的考量?
。代糖饮料和天然果蔬汁作为含糖饮料的替代品,目前广受欢迎,但是这两类甜味饮料真的健康吗?
目前关于这两类饮料对长期健康的影响,比如多种慢性病发生发展的证据还不充足
:以往研究仅关注单一慢性病结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病共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越来越高。
本研究涵盖了37种单一慢性病,覆盖了较广范围的慢性病疾病谱,在单一慢性病的基础上,探索了不同类型甜味饮料对慢病共病发生和进展的影响
含糖饮料和代糖饮料都会增加多种慢性病和慢病共病的发病风险,而适量的天然果蔬汁则会降低共病的风险
:目前这项研究的数据来自于英国人群,结论在推广至其他人群过程中需要谨慎考虑,因此未来也会考虑在其他人群,尤其是中国人群中进一步验证该结论。此外,我们的研究关注了37种单一慢性病,未来需要综合其他已发表文献进一步验证不同甜味饮料类型对每一种单一慢性病的影响。
该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184093例基线岁的研究对象,受访者在2009年4月~2012年6月间至少完成了一次24小时膳食回顾问卷,随访直至出现两种或以上新发慢性病,或最晚至2017年3月31日随访结束。研究团队使用24小时膳食回顾问卷评估受访者甜味饮料(含糖饮料、代糖饮料、天然果蔬汁)的每日摄入量;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Cox比例风险模型和类泊松混合效应模型来估计甜味饮料摄入量与慢性病和慢病共病的关系。
在研究基线小时饮食评估)时,共有19057例(10.4%)受试者患有慢病共病。基线时:
在纳入的受试者中,共有19968例(10.8%)受试者在5.92年的中位随访期间新发生了至少两种慢性病。
,含糖饮料和代糖饮料摄入量越高,发生至少两种新慢性疾病的风险越高。如:
(校正后HR 1.08,95% CI 1.01~1.14);而含糖饮料每天摄入
(校正后HR 1.08,95% CI 1.03~1.13);而代糖饮料每天摄入
▲不同类型甜味饮料摄入与随访期间新发生至少两种慢性病之间的关系(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校正RR 1.07,95% CI 1.04~1.10)含糖饮料,新发慢性病的数量将
;而我们平时认为较健康的零卡饮料、低卡饮料等代糖饮料,对健康也存在危害,需要减少这类饮料的摄入。
每天喝适量的天然果蔬汁对健康是有益的,但也不能过量饮用,每天一杯左右较为适宜